|
快樂工作,幸福生活快樂工作、幸福生活就是人們的生活觀念和生活方式的問題。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使人們有不同的生活觀念,生活方式決定了生活習慣,而這種生活方式和習慣也在某種意義上設定并制約了人們的快樂指數和幸福指數。 生活方式經常能反映出一個社會的基本面貌和社會不同階段人們的存在狀態。可以說,不同時期的生活方式是社會進程的反映。上世紀初,人們風行吃西餐、照相、賭博、聽大戲。從國民初年到解放初期,又盛行跳舞、泡茶館、看電影、看球和游藝。從解放初期到文革前期整齊劃一的全民休閑活動是集郵、廣場運動、革命文藝、樣板戲。十年文革,人們只能看樣板戲,跳忠字舞,看老電影。而改革開放以來,大家轉向健身、旅游、運動、探險、收藏、泡吧。如今在“吧”文化上就有酒吧、茶吧、水吧、書吧、氧吧、淘吧、迪吧、網吧等等。 今天,經濟全球化使人們生活方式也更趨向國際化,加上中國正處于巨大的轉型期,一種社會性的浮躁會折射到個體生活方式上,所以現在很多中國人會感到巨大壓力,卻又不知壓力從何而來,以及如何消減;總覺得過得不快樂,卻又不知道誰使我們不快樂,以及如何走出這種不快樂;都在忙卻又不知道為什么忙;總想停下來卻又無可奈何,被一種莫名的力量推動著。 很多人自我嘲諷說:“我們不是在生活,而是在生存。是在使用生命而不是享受生命。”原因就是我們被物欲所誘惑,被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所裹挾,被整個社會的浮躁所推動。人們都習慣于忙,忙著讀書、忙著考試、忙著考文憑、忙著工作、忙著掙錢、忙著炒股、忙著買房、甚至還忙著和別人攀比。因為忙的不可開交,所以忘了品味本來只有幾十年塵世之旅的真正快樂和價值。樂于駕馭事業,而忘了駕馭生命的時間;樂于幻想自己未來的幸福指數,而拋棄了享受當下的真實生活。甚至有些人為不切實際的生活期望所折磨,為自己不能左右又難以預料未來的不確定性所痛苦。 透過這種荒謬的生活方式,我們思考一下到底什么是快樂。 古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說:“快樂就是身體無痛苦,心靈無煩憂”。就是身體健康,心靈安寧。快樂是幸福生活的始點與終點。而現在越是發達的城市,生活節奏越快,人們的工作壓力也越大。當今世界最富有和最強大的美國,也正在與暴力、空虛、犯罪和霸權不斷博弈。在物質財富增長的同時,精神壓力正在無情地吞噬著人們有限的快樂時光,生活環境雖然發生了重大的變遷,幸福指數卻未見提高,物欲橫流扭曲了人們的心理,人們帶著假面具生活著,在自然壽命逐年上升之際,心理生活指數卻在下降。顯然,物質的富有與精神的幸福無法畫上等號。 ※ ※ ※ ※ ※ ※ ※ ※ ※ 財富的積累和社會的演變已經到了必須讓人審視生活品質的階段,中國人力資源網一次4000人的調查顯示,目前只有31.6%的人認為自己能夠有效的適應工作并有較高的成就感。另一項大型社會調查結果也顯示,中國職場就業者總體壓力比三年前上升了21.5%。 在這個物質社會里,什么樣的生活才能令人真正快樂呢? 每個人都會在工作過程中有焦慮,對社會有各種不滿,總會在生活中遇到各種煩惱,沒有人能自然而然的解決這些困難,必須通過各種學習來讓自己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改變態度、解答疑惑、超越境界。人不能成為工作的機器,要有閑暇時光,有休閑的生活體驗,這種休閑可以是上班之前的散步,下班之后的聊天,深夜里的促膝談心等。 生活是快樂事業的魅力,是都市節奏的居停,是勞動過后的暢飲,是“瘋忙”之余的長假,是茫茫戈壁的遠足,是探險云端的漫步,是深藍碧海的潛游,是盛滿風景的窗口,是品味小康的知足,是發現之旅的渴求,是茂林深處的呼吸,是炫彩之夜的優雅派對,是鄰里之間的親情,是游艇甲板上的海風,是心路開啟時的頓悟,是創意想象的玄妙,是精致的審美細節,是寒江獨釣的親近,也是卸掉面具后生活的本我和純真。 所以,新的生活方式應具有以下幾個時代特點: 便捷,人們倍加珍惜忙碌中飛逝的時光,工作、生活環境可以給人們提供便捷的條件,比如人們希望居住地離上班處不遠等。 安適,人們更希望動蕩與忙碌之中的從容和淡定,所以要珍惜現有的工作崗位,并用自己的實力證明自己在崗位上的不可替代。要有穩定的生活來源,有融入社會的主流渠道,否則生活就在懸浮狀態而難以體會什么叫安適。 時尚,人們變化的審美潮流代表著社會的進步,時尚不意味著浮躁。 享受,生活不只是付出與給予,一味地奉獻,早晚會把人奉獻死,奉獻也要有索取,付出要有回報,勞動要有果實,工作要有待遇,生活需要享受。 健康,人們更加清楚唯有健康才是自己真正擁有的財富。 生態,人們更加懂得這是人類必須履行的社會責任。環境是屬于大家的,所以每個人都要有生態環境的意識,人們才能共享人與自然的和諧。有些中國人有一種不可思議的態度,不管多美好的環境,來過了就要用垃圾證明曾經到過。每個人都有要求別人的愿望,卻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 人性化,人們更加感悟到人本身存在的重要,要善待自己,愛護自己,并尊重別人。 精致,人們更加了解細節到位才是品質和品味的保證。 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生活的本質在于追求快樂,而使生命獲得快樂的途徑有兩條:一是發現使你快樂的時光和事物,不斷地增加和強化它;二是發現使你不快樂的時光和事物,盡力去減少它。”這就告訴我們,如果我們不能改變所處的環境,就試著去適應這個環境;我們不能向上比,我們就試著向下比,我們不能違背規律,我們就尊重規律,我們不能改變他人,我們就想辦法改變自己。 那么怎樣使人們按照這種快樂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心態呢? 第一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明確人生的意義。人的生命擺脫不了這“三觀”的束縛和引導。世界觀就是你怎樣對待這個世界,它影響你的生活態度,決定你的行為方式。人生觀就是你怎么對待自己的生命。價值觀就是你怎樣對待人和事的評判標準。價值是客觀存在的滿足人需要的基本屬性。而人的價值在于滿足社會與他人的需要。所以,“三觀”是在這個世界上安身立命的思想根本,是我們終生為之尋找的精神寄托和價值源泉。因此任何人都不能脫離“三觀”而生活。 第二要正確對待工作和生活,遠離奢華和浮躁,錘煉意志和品質。要工作目標上進,生活品質健康,意志品質堅定,科學地安排工作與生活,不能用工作代替生活,也不能用生活否定工作。這二者是生命的二重奏,沒有工作,生活就失去了保障,沒有生活,工作就失去了意義。 第三要正確對待自己和他人,學會尊重和寬容。人要自信,自信的前提是自知,清醒地認識自己的優缺點,客觀的評價自己的優劣勢,既不為贊揚之聲所陶醉,也不為批評之聲所氣餒。既要有自知之明,又要有寬容之心,要學會尊重和寬容他人,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在同事之間要有欣賞和寬容之心,在人與人之間要有感恩和理解之心。 第四要正確對待氣質和性格的修養。人要有人情、人品,要講人倫,要有人味,做一個受人歡迎的人,做一個善于欣賞而不是經常挑剔的人。 第五要正確對待理想和現實。眾所周知,理想高于現實,但如果理想脫離現實就叫幻想,理想是對未來的美好期待,是根據現實條件和主觀可能對生活境界和事業目標的一種預先規劃和設計。要把理想和現實統一到實際的崗位上,統一到實際的奮斗過程中。 ※ ※ ※ ※ ※ ※ ※ ※ ※ 快樂工作法 德國著名的精神分析師弗洛伊德說:“工作和愛是人生最重要的兩件事,工作是否愉快對于人生是否幸福至關重要”。最近一項關于職場快樂度的調查表明:只有37.72%的人認為工作是快樂的,而41.64%的人認為工作不快樂、很痛苦,想換崗位的人占20.64%。從地域看,以北京、上海、杭州、廣州等為代表的東部城市的快樂指數遠遠低于以成都、重慶、西安為代表的西部城市。 最容易讓我們感到工作不快樂的因素有:看不到希望;收入太低;工作壓力太大;工作乏味、單調;單位對員工的關心不夠;同事之間的矛盾等等。 快樂工作的方法一:改變對工作的態度。職業觀不同,工作心情和快樂指數也就不同。著名的實業家,美孚石油創始人、石油大亨洛克菲勤在寫給兒子的信中說:“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就不能擺脫工作。工作是生命的內在要求和人生的伴隨物。只要活著,就必須工作。”當你把職業緊緊作為謀生的飯碗、養家糊口的手段時,你就會因所付出和所收獲的不相稱而滿腹牢騷,就會因所謂的伯樂難遇而怨天尤人,就很容易出現職業倦怠,把日常工作變成被動的應付和痛苦的煎熬。當你把工作當做一種事業,當做人生揮之不去的義務而不是負擔,就會把崗位當作具有創造性的實現自身價值的舞臺,就會安貧樂道,知足常樂,就能在繁忙中保持平和愉悅的心境,就能從工作中體會到樂趣與激情。 快樂工作法二:提升工作的意義。工作的意義就是主觀為自己,客觀為他人。工作就是為獲得生存條件而做出的職業選擇,是為了融入社會而開辟的通道,是為了履行社會責任從而享受的他人服務,是為了職業發展,事業成功,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快樂工作法三:改善工作環境,包括物質環境、文化環境和人際關系環境。很多時候,工作難以快樂的根源在于死氣沉沉的工作場所和令人壓抑的組織氛圍以及緊張的人際關系。法國心理學家本杰明·薩勒對很多企業調查后發現,這些公司都有簡潔的環境、舒適的空調、柔軟的地毯,但是人際關系卻讓人窒息。好的工作氛圍需要每個人努力,比如交談、好心情、幽默感等都可以是快樂的開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心理咨詢中心王慧琳教授認為:親密而穩定的人際關系,是快樂與否的重要因素。我們應該豐富辦公室里貧瘠的人際關系,坐等別人主動示好,不如主動向別人示意。 快樂工作法四:調整目標,提高技能,帶著興趣從容工作。不要用遙不可及的工作想象代替觸手可及的從容,而且目標要科學合理。 快樂工作法五:處理好工作與生活的關系,別讓工作成為全部,在工作支配時間里,聽從領導組織安排,在自己支配的時間里,要使生命精彩而絢麗。 快樂工作法六:享受工作的成就感。成就感可能來自于組織的肯定,來自于領導的表揚,也可能來自自己的內在欣賞,同事之間敬重的目光。 另外要警惕快樂工作的“八大殺手”:就是對工作缺乏價值感,對公司的制度和文化缺乏認同;追求自己很難勝任、承擔的工作;得不到足夠的認識和認可;職位晉升空間小;收入福利待遇不理想;人際關系緊張;對前途擔憂。 ※ ※ ※ ※ ※ ※ ※ ※ ※ 幸福生活法 工作與生活緊密相連。怎樣才能提高生活的幸福指數,這里提供幾點建議。 幸福生活法一:珍惜崗位,保持穩定的工作。幸福在于過程,更在于過程的積累,不斷地換工作就沒有相應的積累。特別是當工作非常有意義和價值的時候。 幸福生活法二:設法改變不可接受的事,設法接受不可改變的事實。事情本身也許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對待事的態度。態度變了,情緒就變了。 幸福生活法三:珍惜現在,活在當下,該工作時別偷懶,該休息時別工作。活在當下就要對當前的自己滿意,要相信自己的生命正在以最好的方式展開。對現狀不滿意,可以換一種看法來解釋現狀。別太執著于結果,要學會享受過程。 幸福生活法四:做自己命運的主人。當一個人過多得依賴于他人,就會喪失自主性;過分在意他人的態度,就會失去自己的尊嚴;總是曲意逢迎他人,就會活得卑微。請大家相信,權利靠主張,尊嚴靠爭取,魅力靠修煉,命運靠自己。 幸福生活法五:學會感恩和寬容。與人為善是人際交往中的高尚品德。怎么學會感恩和寬容,首先要懂得人情;第二要自覺回報;第三要堅持合作;第四要學會欣賞。人相互依靠才腳踏實地,愛相互滋潤才沁人心脾,事共同努力才簡單容易,路共同行走才風景美麗。 幸福生活法六:學會心理調節,保持心理平衡。心理調節的方式有很多,如向外宣泄、情緒轉移、幽默風趣、主動放松、情感代償、意志升華、設計希望、自我安慰、助人為樂等。 幸福生活法七:學會珍惜和享受親情。這個世界不管有多少不幸,最大的不幸是沒有親情。所以要把幸福的生活建立在豐富、健康、真誠的情感之上。親情是一種深度,愛情是一種純度,友情是一種廣度,鄉情是一種濃度。有了這四度情感,人就會變得堅強而勇敢,生活就會美好而幸福,所以學會珍惜和享受親情,享受天倫之樂,是幸福的又一個秘訣 |